焱湘湖南省长沙永州Mn13高锰钢板直销部
Mn13是抵抗强冲击、大压力物料磨损等耐磨材料中的钢佳选择,Mn13具有其它耐磨材料无法比拟的加工硬化特性,在较大冲击载荷或较大接触应力的作用下,钢板表层产生加工硬化,表面硬度由HB200迅速提升到HB500以上, 从而产生高耐磨的表面层,而钢板内层奥氏体仍保持良好的冲击韧性。Mn13高锰钢钢大的特点有两个:一是外来冲击载荷越大,Mn13其自身表层耐磨性越高;二是随着表面硬化层的逐渐磨损,新的加工硬化层会连续不断形成。高锰钢的特殊性能,适于制作长时间经受高冲击物料磨损的耐磨构件,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冶金、矿山、建材、铁路、电力、煤炭等机械设备中。
Mn13简介:
Mn13是抵抗强冲击、大压力物料磨损等耐磨材料中的钢佳选择,具有其它耐磨材料无法比拟的加工硬化特性,在较大冲击载荷或较大接触应力的作用下,钢板表层产生加工硬化,表面硬度由HB200迅速提升到HB500以上, 从而产生高耐磨的表面层,而钢板内层奥氏体仍保持良好的冲击韧性。高锰钢钢大的特点有两个:一是外来冲击载荷越大,其自身表层耐磨性越高;二是随着表面硬化层的逐渐磨损,新的加工硬化层会连续不断形成。高锰钢的特殊性能,适于制作长时间经受高冲击物料磨损的耐磨构件,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冶金、矿山、建材、铁路、电力、煤炭等机械设备中。尤其是近年来,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,高锰钢已成为磁悬浮列车、保险柜、凿岩机器人、新型坦克等先进设备中选择的耐磨材料。许多新型材料和现代表面工程技术在性价比上仍无法与高锰钢相比。Mn13化学成分:
mn13各化学元素含量 单位%
牌号 C Si Mn P S
Mn13 0.90-1.20 0.30-0.80 11.00-14.00 ≤0.035 ≤0.030
Mn13特点
Mn13是高锰耐磨钢(HIGH MANGANESE STELL )是抵抗强冲击、大压力物料磨损等耐磨材料中的钢佳选择。
高锰钢钢大的特点有两个:一是外来冲击越大,其自身表层耐磨性越高;二是随着表面硬化层的逐渐磨损,新的加工硬化层会连续不断形成。Mn13扎制钢板对强冲击磨损和大应力磨损有极好的耐磨性能,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破碎,而且具有便于切割、焊接、弯曲等易机械加工性能。传统使用的高铬铸铁仅仅对移动磨损有较好的耐磨性。Mn13轧制钢板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易损件的使用成本并节省设备检修费用,提高成品竞争力。
Mn13标准
标准型的Mn13高锰钢又称Hadfield钢,是由英国人Hadfield于1882年发明的。
其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如下:我国高锰钢铸件的国家标准(GB/T5680-2010[1])牌号有:ZGMn13-1、ZGMn13-2、 ZGMn13-3、ZGMn13-4、ZGMn13-5;美国ASTM奥氏体锰钢铸件标准(ASTMA128/A128M-1993)钢号有:ASTM- A(UNS-J91109)、ASTM-B-1(UNS-J91119)、ASTM-B-2(UNS-J91129)、ASTM-B-3(UNS-J91139)、ASTM-B-4(UNS-J91149)、ASTM-C(UNS-J91309)、 ASTM-D(UNS-J91459)、ASTM-E-1(UNS-J91249)、ASTM-E-2(UNS-J91339)、ASTM-F(说明:如果用户无其它要求,一般供给钢号A铸件);日本高锰钢铸件国家标准[JISG5131(1991)]牌号有:SCMnH1、SCMnH2、SCMnH3、 SCMnH11、SCMnH21;俄罗斯铸造高锰钢标准ΓOCT977-1988钢号有:110Γ13π、110Γ13X2BPπ、110Γ13ΦTπ、 130Γ14 XMΦAπ、120Γ10Φπ;ISO奥氏体锰钢铸件国际标准[ISO13521:1999(E)]牌号有:GX120MnMo7-1、GX110MnMo13-1、GX100Mn13、GX120Mn13、GX120MnCr13 2、GX120MnNi13-3、GX120Mn17、GX90MnMo14、GX120MnCr17-2。Mn13高锰钢的铸态组织中除奥氏体相外,还有析出的碳化物。为获得高韧性,必须予以热处理,以消除铸态组织中晶内和晶界上的碳化物。Mn13高锰钢的含碳量通常为1.3%左右,要消除其铸态组织的碳化物,需将钢加热到1000℃以上,并保温适当时间,使其碳化物完全溶解,随后迅速冷却,这种热处理通常称为水韧处理。水韧温度取决于铸钢成分,通常为1000~1100℃。过高的水韧温度会导致铸件表面严重脱碳,而且奥氏体晶粒中和晶界上将析出共晶碳化物。由于共晶碳化物是不能通过重新热处理来消除的脆性相,应尽量避免产
Mn13高锰钢铸件在入炉之前,铸件表面的粘砂、披缝和浇注冒口要清理干净。粘砂对铸件加热或冷却都有隔热作用,使铸件加热和入水后的冷却不均匀,严重粘砂会降低铸件入水后的冷却速度,造成晶界碳化物重新析出。披缝较薄,在热处理加热时会产生脱碳,水淬后转变成马氏体,马氏体相变体积膨胀,可能会使铸件基体受到拉应力而开裂。Mn13高锰钢导热系数低,100℃以下为碳钢的1/4~1/6,600℃时为碳钢的1/2~5/7。高锰钢的热膨胀系数大,为碳钢的2倍,500℃以上时更大。虽然铸件在低温加热过程中无相变应力产生,但加热到300℃以上后会出现晶内和晶界上脆性碳化物增多的现象,有时会发生珠光体转变。Mn13高锰钢辙叉结构复杂,同一铸件壁厚相差悬殊,铸件本身存在不小的铸造应力。在热处理的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不同部位存在较大的温差,会产生热应力。这样,热应力和铸造应力叠加,使辙叉产生裂纹。因此,必须控制Mn13高锰钢辙叉的入炉温度和加热速度。
Mn13高锰钢辙叉的热处理分冷辙叉处理和热辙叉处理。对于热辙叉,如果装入同一窑的所有辙叉的装窑温度基本和窑温一致,则这种工艺可以节约能源,提高效率。但在实际生产中装窑温度很难与窑温一致,且相差较大,主要原因有:不同炉次的辙叉开箱水爆后在同一窑中进行热处理,造成同一窑中辙叉的初始温度不同;由于连续生产,每天窑的初始温度也不尽相同;季节性的温度变化导致辙叉与窑的温度变化较大;辙叉在窑内的排序不同会造成一定的温差。这样导致辙叉与炉窑存在较大温差,导致辙叉在水韧处理后开裂。冷辙叉的装窑温度降到室温,热辙叉的装窑温度降到150℃。两种辙叉入窑后都均温1.0~1.5h后再升温。在650℃以下升温时,由于高锰钢晶界和晶内会析出碳化物,有时还会发生珠光体转变,因此升温速度要慢。改进后的工艺中,冷、热两种辙叉从150℃升温到650℃时,升温速度均为90℃/h,冷辙叉在150℃以下升温速度要降到70℃/h。此外,在650℃以下升温时,升温速度随高锰钢中C、P含量增加而放慢,这是因为C、P含量与热处理时加热裂纹密切相关。升温到650~700℃时,要保温1~2h,目的是使辙叉温度均匀,消除铸造应力。温度大于650℃,超过了高锰钢的弹性变形温度,高锰钢由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,而且脆性碳化物逐渐溶解到奥氏体中,钢的强度和塑性得到改善,加上保温处理,铸造应力得到消除。因此随后可以快速升温。
TB/T447-2004规定对不含其他合金元素高锰钢辙叉的水韧处理温度为1000~1100℃。渗碳体型的碳化物溶解过程是碳从碳化物中向奥氏体中扩散,原来渗碳体相的铁原子自扩散并形成面心立方的奥氏体。(Fe,Mn)3C型碳化物中的碳原子和其他原子作用力较弱,扩散过程容易进行,溶解速度较快,加热到1000℃,(Fe,Mn)3C即可全部分解。为了加速分解、溶解和扩散,促进成分均匀化,固溶温度选为1050~1100℃。温度超过1050℃时,奥氏体晶粒已开始长大。当温度达到1120℃时,奥氏体晶粒长大明显。温度大于1150℃时,晶粒粗大,出现过热组织。在1100℃奥氏体转变完全,晶粒细小,碳化物弥散其中,并有较好的力学性能。而水韧温度为1150℃时,晶粒有变大趋势。保温时间只要能使碳化物充分溶解、成分基本均匀即可,过长的保温时间对力学性能无益。
冷却的目的是得到过冷奥氏体,即把高温奥氏体组织保留到常温。为保持碳化物完全溶解和获得稳定的奥氏体组织,必须从Mn13高锰钢奥氏体化温度快速冷却。Mn13高锰钢经高温保温后,要以尽量快的速度冷却,以使高温时得到的单相奥氏体组织保持到常温。
Mn13高锰钢辙叉产生裂纹的几率与其在窑炉中的位置大有关系,且不同的位置均有可能产生裂纹,无论是中间位置,还是顶部和边缘位置。此外,相同层次不同结构的辙叉出现裂纹的几率也不一样。复杂型结构辙叉比单开辙叉出现裂纹的几率要大,这是因为复杂型结构复杂,铸造残留应力大,同时,不同部位温差也大。
通过均衡入炉温度、降低加热速率及合理安排码放位置等,经(1050~1100)℃×2h固溶,可有效地减少裂纹的产生,提高了Mn13高锰钢力学性能及产品质量。
结构钢:今日杭州结构钢市场价格暂稳运行。现杭钢45#碳圆主流报价4400元/吨,淮钢主流报价4400元/吨。今日期货震荡上行,市场价格暂稳已出货为主,整体成交表现一般。预计杭州市场近日价格将盘整运行。
热轧管坯:今日江苏管坯市场继续下跌。现20#热轧管坯报价淮钢4450元/吨,中天4360元/吨。商家反映,中旬调价在即,市场多看空后市,纷纷弱调,力求钢厂降价退补。今日期螺震荡走强,价格小有支撑,短期市场震荡偏弱。
随着为期一个月环保督促陆续结束,上周河北、安徽地区高炉开始复产,徐州高炉全面复产可能还要延后。由此来看,在7月份传统检修期,钢厂产量下降有限。而淡季效应叠加贸易摩擦加剧,下游采购节奏逐步放缓。中期来看,供需压力渐大,钢价仍有下跌空间。短期内,低库存支撑下,钢价抗跌性较好,或震荡观望为主。
若你喜欢上海焱湘特钢的文章请点赞,关注,分享!你有什么想法,欢迎留言,我很乐意和大家一起分享美!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